中新社曼谷3月19日电 题:中国潮剧何以在泰国实现本土化?
——专访泰国优泰剧创始人庄美隆
中新社记者 王国安
潮剧(又称潮州戏)作为中国古老的地方剧种,早年随着潮州人大量“过番”而活跃于东南亚一带,成为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地方戏剧之一。在泰国,随着时间推移,衍生出一种用泰语演唱、糅合泰国元素的泰语潮剧,当地人称之为“优泰剧”,为泰国民众乃至王室所接受和喜爱。诗琳通公主曾多次到场观看演出。
泰国优泰剧创始人、推动潮剧泰国本土化的先驱庄美隆先生,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潮剧在泰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反映了泰中戏剧文化的相融相通。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潮剧是如何传到泰国的?作为中国的地方剧种,它为什么能在泰国落地生根?
庄美隆:潮剧随着中国移民传入泰国,至今已有数百年。来自中国潮汕地区的移民,早年在泰国修建了许多中式庙宇,有了庙会、庙庆等活动后,便邀请中国潮剧戏班前来泰国演出。之后一些戏班留在泰国谋生,并最终在此生存发展。
潮汕人大规模移居泰国的时间,大约在清代和民国时期,那时也相应有较多潮剧戏班到泰国发展。
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看戏。比如在曼谷,华侨华人(以潮汕移民居多)喜欢到唐人街吃饭、逛街、看戏,而潮剧戏班也随着当地这种娱乐和生活的需求来到泰国。潮剧在泰国的生根,既是当地华侨华人文化娱乐的需要,也是他们与故土联结的精神需要。
潮剧在泰国兴盛及至扎根,与当地华侨华人的习俗和信仰密切相关。中式寺庙是华侨华人精神寄托的场所,来到泰国的中国移民特别是潮汕移民,十分注重保持庙会、祭祀等传统风俗,每座寺庙每年都会举办一两次庙会、庙庆,每次3天或5天,有时甚至长达10天,这就需要大量的戏班。由于寺庙多,需要的戏班也多,而有戏看就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寺庙祭神拜佛。可以说,潮州戏与泰国华侨华人的庙会文化和习俗鱼水相依。
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泰国曼谷唐人街上张灯结彩,人山人海,一片喜气洋洋。王国安 摄
中新社记者:您当初是如何接触并喜欢上潮剧的?为什么把戏曲作为职业?
庄美隆:我的祖籍在中国潮汕地区,我是在泰国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以前住的家离曼谷唐人街很近,附近也有寺庙,每年都会举办庙会和潮剧演出。记得从5岁开始,我母亲、外祖母就常常带我去看戏,逐渐地就像上瘾一样,迷上了潮剧。
1957年我16岁时,父亲送我到祖籍地读书。在中国待了七八年,学习之余,有机会就去戏院看戏,到戏校拜师学艺。跟当地潮剧团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熟悉之后,他们知道我是侨生,对我很照顾,让我住在剧团宿舍,还教我如何编导、布置场景、写剧本怎么分场等。我在那里学习到很多潮剧知识。
回到泰国之后,我一开始并没有想从事戏曲工作,父亲也希望我经商。后来,有一位潮州戏导演得知我从中国回来,学习了很多戏曲知识,就让我帮忙谱曲。那时泰国潮州戏谱曲只有工尺谱,没有简谱,我就帮他对潮剧乐谱进行改进,包括使用简谱以及改进戏曲动作、旋律等。之后,很多泰国潮剧团请我做编导,我也开始推动潮州戏的改进,向剧团推广简谱。
年轻时,我因在一部泰国家喻户晓的广告片中饰演主角“明波巴”而成为明星,并参演了很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潮剧。我也凭借影视明星身份来提高优泰剧的受关注度。
庄美隆参演泰国电视剧《中泰猴王》。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为什么会萌生将潮剧改用泰语演唱的想法?
庄美隆:20世纪60年代,我在泰国多个潮州戏班担任编导和作曲,同时也教戏和参加演出。当时,潮剧团经常去泰国各地演出,我发现泰国人喜欢看戏,但他们大多听不懂潮州话。我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要让中国戏曲在泰国扎根,让泰国观众理解中国戏曲,就必须克服语言障碍。
大概1976年以后,我开始写现代戏,泰国叫“时装戏”。我先写了一部时装戏《府城嫂》,讲述一名潮州妇女到泰国寻找丈夫的经历。这部戏的人物语言、唱词仍以潮州话为主,但我有意识地在剧情里穿插一些泰语。结果舞台演出时,颇受观众欢迎。这之后,一有合适机会,我就在潮剧创作和编导中加入一些泰文。
不过,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比如最初不少观众认为潮州戏就要用潮州话表演,不应夹杂泰语。一些潮剧团老板和演员也不愿接受改变,因此只能慢慢尝试。
庄美隆翻看演出照片。王国安 摄
中新社记者:从潮剧到优泰剧,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什么创新和发展?
庄美隆: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就考虑成立泰中戏剧艺术学会。最初的想法是成立这个协会后,通过协会平台支持创办一所学校,与中国的戏曲学校类似,培养学生的戏曲基本功,而我就用泰语教潮州戏,从学校开始培养泰语潮剧演员。
1982年协会正式获批时,我们成立了一个潮剧团,叫“泰中潮剧团”。不久后适逢泰国中华总商会联合泰华众社团,举办泰国却克里王朝建都曼谷200周年庆典。庆典委员会主席和演委会主任邀请我们剧团到剧院演出2个小时,并说泰国诗琳通公主也要来看戏。
我已经设想泰语潮剧很久了,但多年没有办法实现,这次正好是个机会。我就提出,公主听不懂潮州话,看2个小时潮剧可能会觉得枯燥,不如一个小时演泰语潮州戏;另一个小时演原汁原味的潮州戏。这个提议得到了支持。
当时,演出“包青天”故事的电视剧在泰国很火,我就选定了《包公铡侄》和《百岁挂帅》(杨家将故事)两部戏,其中《包公铡侄》用泰语演绎。我们利用短短一个月时间翻译和重新编排。演出那天,大家都很紧张,但也都情绪高昂,抱着“背水一战”的信念。演出时,演员开始用泰语唱念,观众一时没反应过来,台下鸦雀无声。听了几句之后,诗琳通公主便鼓起掌来,观众也跟着鼓掌。这次演出可谓轰动全场。
之后,泰语潮剧开始在泰国走红,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还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泰国电视台也连续播放泰语潮剧《包公铡侄》,泰国观众称之为“优泰剧”。“优”指的是中国戏曲,“优泰剧”的意思就是用泰语演唱的中国戏曲。
自那时起,潮剧在泰国掀起本土化高潮。后来,诗琳通公主还多次观看优泰剧演出。
优泰剧是将潮剧和泰国语言融合并进行艺术编排的一种新的戏曲样式。它脱胎于潮州戏,同时融合了泰国本地的一些唱腔。优泰剧也在慢慢发展,并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表演特色。比如,我们在潮州戏唱腔的基础上加上了音律和变调,演出中不仅用潮州锣鼓,还加入了包括京剧锣鼓在内的一些新的锣鼓等。因此,优泰剧不仅仅是用泰语演唱的潮剧,而是一种创新发展的剧种。
2023年1月30日,曼谷中国文化中心,泰中戏剧艺术学会演员表演泰国优泰剧《桃花过渡》。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供图
中新社记者:传统戏曲多年来存在观众不断流失等问题,优泰剧目前在泰国的生存状况如何?
庄美隆:在泰国,优泰剧有一定观众基础,生存状态还可以。泰国观众觉得看泰语演的中国戏很新鲜、有趣,还是会愿意看。
我一直认为,只要戏好就会有人看,没有好的戏、好的演员队伍,那自然就不受欢迎。
2023年1月30日,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优泰剧团组演员和戏迷现场互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泰语潮剧或优泰剧在泰国的传承与发展?
庄美隆:艺术需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传统戏曲也需要探讨如何跟上时代潮流并保留好的传统元素。
传承需要吸引年轻人的加入。我很希望办一所戏曲学校,培养熟悉中泰语言文字和两国历史文化的编导、演员等人才。当然,这需要一定资金支持。舞台一定要青春化,如果都是一些老的演员在演,就吸引不来年轻观众。
泰国优泰剧或潮剧,不能只去参加祭祀和敬神拜佛活动的演出,应想办法不断提高编剧水平和演艺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票房化,让观众愿意自己花钱进剧场看戏。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人才,孕育戏剧明星。戏剧演员既可以演戏,也可以去演影视剧,应该多才多艺。培养出戏剧明星,就能吸引观众到剧场看戏,剧团就能赚钱,实现良性循环。
泰国优泰剧要发展,还必须加强与中国潮剧团体和学校的交流、合作,可以请中国潮剧团体和学校老师来授课、培训,也可以把泰国学生送到中国学习。艺术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借鉴中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我现在已经80多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泰国优泰剧传承下去,为泰中戏剧文化交流作贡献,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在海外发扬光大,也为泰国留下一个新的剧种。(完)
受访者简介:
庄美隆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王国安 摄
庄美隆,艺名:明波巴(mang.bobla),泰籍华人,戏曲艺术家和影视演员,也是推动潮剧泰国本土化的先驱和泰国优泰剧创始人,现任泰国泰中戏剧艺术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泰国中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先后创作、编导、作曲潮剧近50部,优泰剧4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