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  王振民:香港新选举制度为什么有三组“真”?

  (东西问)王振民:香港新选举制度为什么有三组“真”?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香港新选举制度为什么有三组“真”?

  作者 王振民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

  12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成功举行。这是今年上半年从国家和特区两个层面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后第一次大规模全港性的选举,是对新选举制度的重大实战检验。百万港人走出来投出自己神圣的选票,选出自己心仪的议员。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是符合香港实际的好制度,可以用三组“真”阐释这次选举的特点。

  12月19日,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来到香港高主教书院投票站投票,随后见记者。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第一,真安全,真包容。新选制既讲政治安全,又讲政治包容。首先,新选制坚决落实了“爱国者治港”原则,确保香港政权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是所有国家、所有地方设计选举制度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这次153名参选人通过审查,符合参选资格,都是爱国者。无论其中任何人当选,都要确保香港特区管治权掌握在爱国者手中,彻底解决了困扰香港多年的政权安全问题。这是新选举制度最大的优点和亮点。爱国爱港是对从政者最基本的要求,一点都不高,一点也不难,绝大部分港人都非常容易达到,最终排除在外的只是绝对的极少数。这完全符合世界各国对选举制度的设计要求。任何国家在设计自己选举制度的时候,都是安全第一,都不会允许根本不接受本国本地宪制秩序、代表外国对本国实施“颜色革命”的人掌权。

  讲“爱国者治港”和选举安全,不是“清一色”,也不是“单声道”,而是极大的政治包容,是五光十色。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先生12月6日在讲话中指出的,新选举制度具有很大的政治包容性,候选人来自不同的政治团体、政治派别,代表不同的政治光谱,持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多名持有不同政见和主张的人士,都成功获得了提名。他们和所有立法会选举候选人一样,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体现了新选举制度的最大开放包容程度。他还说,只要爱国爱港,任何人无论什么阶层、什么界别、什么职业、什么族裔都有参与的机会;在价值理念上,无论持何种思想观念、何种政治取态、何种宗教信仰、何种利益诉求都有参与的机会;无论信奉哪种制度、喜欢哪种生活方式,都有参与的机会。“在爱国爱港旗帜下,最大限度拉长包容多样性的半径,画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这个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圆。”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12月19日举行。图为当天上午众多选举委员会界别的选民来到香港会展中心投票站投票。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其次,真民主,真竞争。由于国家安全法利剑高悬,外部势力的干预被阻断,反中乱港政客离场,港人的民主权利得以真正彰显,沉默的大多数得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民意不再被骑劫、被诱骗、被扭曲。政客退场,人民出场。政客的声音变小,人民的声音变大。过去香港的选举常常看到一些政客为了骗取选票,虚张声势,吵吵闹闹,滔滔不绝发表各种不靠谱的言论,进行各种各样出位的表演。真正的民情、民心反而被淹没,没有人理睬,在喧嚣的选举中无法得到真正的反映。新选制把港人的民主权利从政客手中夺过来还权于民。因此,这是一场真正让港人自由选择、当家作主的选举,是真民主、真选举。香港的选举从此成为在没有外部势力干预的情况下全体香港居民自己的民主生活。

  真民主、真选举的重要表现是真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选举。香港过去选举是建制派与反对派之间的竞争,楚河汉界,两军对垒。现在排除了反中乱港分子,都是爱国者参选,有人因此认为香港的选举就没有竞争了。这是对香港新选举制度最大的误解。新选举制度解决的是安全问题,而不是消灭竞争。不同的是,过去是建制派与反对派之间的竞争,现在是政治光谱多元的爱国者之间的竞争。从这次选举竞选的情况看,其激烈程度不亚于过去。所有界别和地区都有竞争,所有参选人在同一平台上公平比试政纲、理念、经验、能力,比爱国爱港,更加聚焦经济民生,不再像过去选举那样比谁的言行更出位、更极端。这样的竞争才是真正的竞争,而不是政治表演。香港的民主正在由过去激烈对抗、恶性竞争向公平、公正、良性、理性竞争转变。港人多年来第一次在安定祥和的气氛下从从容容、心平气和地行使投票权,不再是因“两军”激烈对抗被逼出来、被骗出来战战兢兢地投票。因为这个转变,这次选举远比过去干净、纯洁、平和,投诉大为减少。这次选举在平静祥和的气氛下进行,选举本来的样貌、民主的真谛得以彰显。这才是真竞争、真选举、真民主。

  12月19日,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举行。当天上午8时30分,陆续有选民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进入油麻地街坊会学校投票站。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第三,真广泛、真均衡。新选举制度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均衡参与性。正因为上述这些变化,新选举制度吸引了更多新面孔参选。以前不屑于与那些跳梁小丑和政客同台竞争而又有心有力为香港服务的人站出来了,既有政界、商界、学界、专业界的精英翘楚,又有基层劳工、职员、中小企业经营者;既有土生土长的港人,又有在内地和台湾出生、讲普通话的“港漂”和加入中国籍的“老外”;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又有闯劲十足的年轻人。参选者和当选者背景多元前所未有。特别是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车长、注册电工成为立法会选举候选人,更是香港历史的第一次。

  在确保广泛代表性的同时,香港新的选举制度也更加确保了参与的均衡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工商金融界要有足够的参与,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了社会各阶层和各界别的利益,更好地平衡了香港的整体利益、界别利益和地区利益,立足于解决香港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总之,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方因外部势力干预把“民主”“选举”搞得乌烟瘴气、苦不堪言的时候,我们看到潮起香江,一个新形态的民主、一场原汁原味的选举令世人耳目一新,带给香港新希望,也带给民主新希望。(完)

  专家简介:

  王振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曾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香港中联办法律部部长等职。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港澳台法律问题等。在中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