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电 澳洲网日前刊发题为《澳美同盟70年,澳大利亚有何得失?》的评论指出,澳大利亚应在未来积极调整外交思路,在加强对美合作关系和保持外交自主性、灵活性之间求得平衡。
全文摘编如下:
9月1日是澳美同盟条约签署7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联邦防长都顿和美国代办戈德曼一起在堪培拉澳美纪念碑敬献花圈。
澳美同盟是澳大利亚参与的第一个不是由英国主导的军事同盟。1931年获得英联邦内独立国家地位后,澳大利亚仍与英国在军事、外交等方面全面合作,二战期间,也和英国并肩对德国、日本等国作战。澳美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开始于二战,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国驻菲律宾陆军被日本击溃后撤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也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反攻的基地。澳大利亚为美军提供大量军需物资,并配合美国完成了对日本的反攻。共同作战让美国看到澳大利亚有着很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够帮助自己掌控太平洋、印度洋的主导权,故而在二战结束后不久就与澳大利亚缔结了军事同盟。
澳大利亚原本将英国视为安全保障,但英国在战后国力衰退,军事力量退出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只能另寻靠山。冷战期间,美苏两强争夺霸权导致国际局势长期紧张,各国要么奉行不结盟政策,要么投靠超级大国以保障安全。澳大利亚与美国同处亚太,又曾长期并肩作战,澳大利亚自然全面倒向了美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亚在美国历次海外作战中都全力配合。澳大利亚军队是越南战争中作战表现最出色、为美军提供帮助最多的盟军之一,澳大利亚也由此获得了美国重视,在美国主导的亚太同盟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澳大利亚也在越战中付出惨重代价,伤亡超3000人,又迟迟看不到和平希望,导致澳大利亚社会出现强烈反战情绪,1970年爆发了20万人参加的反战游行。
在与美国结盟后,澳大利亚获得了美国的军事支持,并通过配合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加速了自身军事影响的拓展。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军事关系,还有助于澳大利亚加强与美国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但澳美同盟带给澳大利亚的并不只有好处,除配合美国作战造成伤亡和经济损失外,澳大利亚在外交方面经常因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牵制。
与北约、日美同盟等同盟关系类似,澳美同盟也是不对等的,美国占据主导地位,这就让澳大利亚外交经常陷入被动,又很难摆脱美国影响。在同盟结成之初,澳美之间就曾出现矛盾,澳大利亚是南太平洋地区最大国家,自然想成为地区事务主导者,而美国认为自己是亚太军事同盟的“老大”,即便是澳大利亚家门口的南太平洋地区也要由美国说了算。澳美两国都看中了马努斯岛的军事基地,原本商定共同建立军事基地,但美国想使用基地却拒绝承担义务,因而拒绝澳大利亚提出的基地建设方案,结果,此事被搁置数十年,直到2018年才重启谈判。
军事同盟将澳大利亚绑定在了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中,也让澳大利亚外交失去了灵活性。冷战期间,全球经济体系处于分裂状态,澳大利亚只能和美欧日等进行经济合作。冷战结束后,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澳大利亚也乘着自由贸易的东风实现了连续30年正增长的经济奇迹。这一时期,亚洲地区的中国、东南亚一跃成为澳大利亚主要贸易伙伴。要保持出口增长,扩大贸易,澳大利亚本应积极推进对亚洲的经济外交,并力促亚太地区稳定。然而,由于军事和外交政策与美国绑定,澳大利亚只能追随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导致原本稳定的亚太地区出现阵营对立的危险,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也受到影响。
莫里森总理和美国总统拜登都表示要进一步强化同盟关系。诚然,巩固澳美同盟是澳大利亚外交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与美国开展全面合作也符合澳大利亚安全和经济利益。但在国际政经格局加速变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不能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简单地“一边倒”,尽管澳大利亚此前曾表示不会“选边站”,但近期显然受到澳美同盟掣肘较多,未来还应积极调整外交思路,在加强对美合作关系和保持外交自主性、灵活性之间求得平衡。